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12月15日,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唐兴丽详细介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推进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贯彻落实,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。
发布会现场李东东 摄
开发区是河南省改革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,也是产业最集中、经济最活跃的平台功能区。两年来,河南省发展改革委锚定主阵地、主战场、主引擎的目标定位,认真贯彻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整体性优化,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,开发区整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。
发布会现场 李东东 摄
唐兴丽表示,在新的起点上,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根据国家关于开发区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文件精神,将河南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、规划建设、转型升级、要素保障方面的有关政策举措上升为法规规范,从制度层面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。
“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,认真做好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的贯彻落实,把开发区这个经济发展的主阵地、主战场、主引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,增强辐射带动能力,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担当更大责任、展现更大作为。”唐兴丽表示。
持续拓展改革效能,激发开发区动力活力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确立了开发区的法律地位,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是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,并对开发区职能设置、放权赋能、运营模式、领导班子任期制、员工全员聘任制、工资绩效薪酬制等进行了详细规范。唐兴丽介绍,下一步,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将围绕“三化三制”这条主线,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。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。打好“管委会+公司”组合拳,面向先进地区强化专业人才和团队招引,提升运营公司开发建设、资本运营、招商引资、投资服务等方面能力,形成市场主导、政府支持、高效运转的管理运营体制。加强开发区和行政区关系协调。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,制定属地政府服务保障开发区发展事项清单,推动行政区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开发区无缝衔接、全方位提供服务保障,实现两者协调配合、形成合力。深化简政放权。推动涉及项目建设且使用频率高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,推行承诺制、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举措,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便利化水平。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,对开发区主导产业培育、创新能力提升、数字化转型等明确了相关要求。唐兴丽介绍,下一步,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要求,紧紧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全力做大做优做强产业,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培育壮大产业链群的平台支撑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。推动各开发区紧紧围绕省级重点培育的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产业链,精准补链延链升链建链,做大做强主导产业,进一步明确在链群中的发展定位,强化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,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,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。提升开发区产业创新能力。推进开发区内创新平台建设,完善开发区创新孵化体系,强化金融对创新支撑,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、科研院所等,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,协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、关键技术攻关、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。推动开发区数字化转型。实施数字园区建设工程,推进开发区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,支持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探索发展协同制造、共享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,建设智能工厂、智能物流园区,打造智慧供应链。加强保障促进,汇聚推进开发区发展的合力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对开发区规划建设、资源要素保障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、建立容错机制等进行了明确,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在招商引资、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的平台作用。唐兴丽介绍,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,加强《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》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,完善联动机制,形成保障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合力。科学推进规划编制。坚持规划引领,指导各开发区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,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,推动开发区协同联动、错位发展。强化要素保障。支持设区的市管理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管理的开发区单独设立财政管理机构,参照实行独立财政管理体制,增强开发区自我发展能力。推动各地各部门完善开发区要素保障机制,加大开发区用地、用能、用水、金融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保障。健全考核奖惩体系。充分发挥考核评价“指挥棒”“风向标”作用,会同相关部门把考核落到实处,与开发区干部使用、绩效工资等挂钩,奖优罚劣、激励担当,通过科学的考核、有效的奖惩,引导各开发区在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固底板、扬优势上下功夫,着力营造真抓实干、晋位争先的氛围。(文 / 陈斌 李天慧)
来源:中宏网河南